iT邦幫忙

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

DAY 2
1
自我挑戰組

30天探索物聯網時代的地圖應用系列 第 2

Day02 如何選擇底圖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底圖是地圖應用的基本,主要是在視覺化時用上,也是使用者對於地圖應用的第一次接觸
底圖的選擇既會影響使用者第一印象,也會影像後續開發的過程。

圖磚

「30天打造WebGIS系列」有介紹WMTS這個OGC資料標準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190918/20107816KBNjVnX6cH.png
(取自QGIS)

一般來說,地圖底圖多採用WMTS標準
不同的地圖框架都可以接受WMTS的底圖格式(或是內建幾個基本圖,寫死在裡面)

除了線上版的WMTS,若有離線地圖的需求,則可以使用Mapbox開源的MBTiles,如範例

值得注意的事,除了傳統網格式(圖片式)圖磚,向量圖磚(vector tile)已經逐漸變成必要的產品
使用向量圖磚,讓底圖客製化更加有彈性
向量圖磚的標準目前主要是由Mapbox開源的標準為主,標準定義了幾個重點,目標是讓存取更有效率,如

  • 投影使用EPSG:3847 Web橫麥卡托
  • 使用Google Protocol Buffers格式編碼
  • 圖層結構(可參考範例)

在建立地圖應用時,大多數情況應該不太會想自己建立底圖,因為那太貴了...
我們通常會採用現有的資源,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更加順利。

如何選擇底圖

大多數的時候,其實選擇底圖時我們沒有想太多
因為可能就是選Google Map :)
除了以方便為主外,大致上考慮的點可能包含:

比較有名的改變是在Google Map 開始收費了這項消息的出現
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商業推廣或是開源方案的討論

坐標系統的考量其實應該說成對於資料間坐標轉換精度的容忍度
在30天打造我的webGIS系列提到了坐標系統,不同的坐標系統或投影是可以轉換的
然而轉換需要成本,每一次轉換就是精度的流失
在圖磚選擇上,如果選擇Google(圖磚是EPSG:3857,資料是EPSG:4326)時
若你的資料是TWD97(EPSG:3826)就會有轉換成本:誤差
實際用Proj4測試發現,若A點從EPSG:3826轉EPSG:4326,在轉回EPSG:3826
如此一次性的坐標轉換,誤差大約為公尺等級(大多數應用還好)

資料一致性,在Day01中我們有提到,地圖應用中會希望資料越準越好
其實有一點沒講到的是一致性的問題
這問題是發生在不同資料間交互套疊時,若產製來源不一致可能會發生
某監測站應在路網的橋樑上但卻顯示在水裡
或是某門牌資料竟然顯示在馬路正中間

有些時候,由於製圖成本與方法的取捨,產製精度可能會造成這種誤差
但若在一致的基準中,這些結果就比較不會造成此現象
最簡單的方法就是,用Goolge POI就用Google Map,用TomTom就全用
換句話說,若要混用就要做好處理。

系統可用性在幾個科技巨擘提供的服務應都不會有問題,但若選擇一些較冷門或是自建系統
圖磚系統就是API,要考量可用性。

維護頻率呼應到Day01中所提到的Real Time,例如TomTom 目前的圖可提供每週或近乎即時的更新
相較於傳統地圖服務是每季或半年的更新頻率,如有報錯與更新地圖需求,應加以考慮此項因素

美觀就很見仁見智了,值得慶幸的是,目前地圖都有提供Styler的服務,幾乎都可以自行調整

費用與授權,Google Map收費的新聞引起了這個題目的討論,其實地圖資料的運營是需要成本的
Google API也僅是降低了收費門檻,讓使用者好像更容易付錢或是綁信用卡
若您的應用原本就高流量,本來就會有費用的產生
而資料授權的部分,應注意授權條款,不要誤踩地雷爆量使用或違規使用(很常看到偷資料,不論Google或OpenStreetMap)
在選擇時,可注意收費限制與資料授權之限制,避免風險。


上一篇
Day01 物聯網應用需要什麼地圖
下一篇
Day03 地圖圖磚比較
系列文
30天探索物聯網時代的地圖應用6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